智慧生態監測系統,通過全面構建數據信息采集-傳輸-監控-質控-管理-服務-三維分析-預警-管理決策的工作鏈條,初步實現由業務數據處理分析為基礎,管理決策分析系統抽取加工為表現的物聯網平臺運行模式,并充分結合項目生態修復效果、減災功能調查評估工作,集成本區域已有的海域管理、海洋保護地、海洋生態紅線、海洋區劃及社會經濟成果,融入海洋生態預警成熟的模型方法,實現生態項目過程管理、項目運營等資料規范化、信息化及全生命周期管理,對海洋生態修復項目進展及修復成效數據的綜合評估和直觀展示,為修復工程項目管理提供綜合性、協同性、智能化決策支撐。
本套智慧生態監測系統由陸基數據中心、水上監控系統和水下監控系統三大部分構成。路基數據中心由傳輸系統、遙感系統、存儲系統、處理器、展示系統以及智慧軟件系統五部分構成,通過網橋、4G以及5G進行數據傳輸,通過衛星以及無人機進行遙感,通過交換機、硬盤、硬盤錄像機進行數據存儲。服務器、臺式機、筆記本均可作為處理器,可通過拼接大屏以及電視進行展示。水上監控系統包括浮標和視頻采集系統兩部分,通過浮標進行數據的采集、傳輸、存儲、定位以及氣象的觀測,使用球機和槍機進行視頻采集,實時監控海面影像。ADCP、水質傳感器、水下控制艙、海創基和云臺攝像機五部分構成水下監控系統。
目前衍生出的海草床監測體系、珊瑚礁監測體系、人工魚礁監測體系、牡蠣礁監測體系等,均已具備成熟的配套設施及體系,可直接應用于目的場景。針對不同的生態監測問題,綜合利用衛星遙感、無人機遙感、調查船移動勘測、浮標浮臺定點監控、陸上/岸邊定點監控等監測方式,進行目標物的監控以及環境生態的監測,長期、連續、實時監測區域內的水質環境、氣象狀況等,對各類數據進行交叉分析和歷史統計,獲取海洋生態環保數據,根據實時情況控制設備操作,實現海洋生態環境的智慧監測和保護,為海洋生態環境的監測以及后期的修復提供數據支撐。